滄政辦字【2025】30號
滄州渤海新區管委會、黃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滄州開發區、滄州高新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滄州市2025年度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滄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7月21日
滄州市2025年度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提升行動實施方案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研發經費投入工作安排,依據《滄州市關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的若干措施》《關于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聯動工作機制》,在全市開展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提升行動,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與工作舉措,引導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切實提高全市研發經費投入水平。
一、總體目標
強化協調聯動,壓實工作責任,鼓勵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加大研發投入,做到應統盡統。2025年,全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大幅增長,研發投入強度力爭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工作舉措
(一)加強政府政策引導
1.健全政府研發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各縣(市、區)要將科技支出作為年度預算保障重點,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進一步提高用于研究開發的比重。研究出臺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政策措施,構建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機構為支撐、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渤海新區黃驊市政府,各縣(市、區)政府,滄州開發區、高新區管委會〕
2.推動金融機構支持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強政銀企合作,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推薦科技企業、科技項目,引導創投基金、科技信貸、保險等資金支持科技創新,充分利用市級科技創新券和省級科技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加強科技金融有效供給,最大限度地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人行滄州市分行、滄州金融監管分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金控公司,渤海新區黃驊市政府,各縣(市、區)政府,滄州開發區、高新區管委會〕
3.提高區域創新能力。鼓勵各縣(市、區)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對全社會研發投入較上年增長的縣(市、區),按照就高不重復獎勵的原則給予獎勵,研發投入10億元及以上的,最高獎勵30萬元;研發投入3億元(含)-10億元(不含)的,最高獎勵20萬元;研發投入2億元(含)-3億元(不含)的,最高獎勵10萬元。對首次由B類躍升為A類的縣(市、區)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渤海新區黃驊市政府,各縣(市、區)政府,滄州開發區、高新區管委會〕
(二)加大財政資金撬動力度
4.改革科技項目立項機制。優化市科技計劃項目遴選機制和組織模式,面向企業常態化開展技術難題和需求征集,建立企業、高校院所、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等創新主體深度參與的科研需求征集凝練機制,打造企業研發投入科研項目庫,優先支持研發投入占比高的企業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綜合運用揭榜掛帥、賽馬機制等多種形式組織實施科研項目。突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平臺的引領示范作用,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2+8”產業創新需求,實施一批市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自籌經費科技項目。〔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渤海新區黃驊市政府,各縣(市、區)政府,滄州開發區、高新區管委會〕
5.支持企業開展研發活動。圍繞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實施“揭榜掛帥”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每項最高支持不超過300萬元。支持企業開展前沿引領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對新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單位,按獲得國家支持經費的15%給予支持,最高不超過200萬元。對企業自主研發或引進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每項支持100-500萬元。對鹽堿地綜合利用特色產業基礎研究、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對通過國審、省審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分別給予資金支持。加快培育生物醫藥及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低空經濟等重點產業,凝練部署一批引領未來產業發展項目。引導規模以上企業、一級資質建筑企業、高新技術服務業企業提高研發投入,高新技術企業年度研發經費投入超過認定標準要求。做好工業企業升規培育工作,提升規上工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引導企業擴大有效研發投入。加強科技政策、產業政策、招商政策、人才政策協同,強化研發投入導向,加大對高研發投入企業的用地、用電和能耗等方面資源要素保障力度。〔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渤海新區黃驊市政府,各縣(市、區)政府,滄州開發區、高新區管委會〕
6.加大研發平臺建設支持。支持京津等外地高校、科研院所、領軍人才等創新資源與我市企業合作或在我市單獨設立獨立法人的新型研發機構。鼓勵企事業單位建立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各類研發平臺。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分別給予最高500萬元、100萬元支持,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分別給予最高100萬元、50萬元支持,對首次評估優秀的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給予最高50萬元支持。推動各類研發平臺科技基礎設施、科研儀器設備等科技資源共享。優化流程,鼓勵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事業單位和企業性質的新型研發機構的設立和登記注冊。〔市科技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行政審批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渤海新區黃驊市政府,各縣(市、區)政府,滄州開發區、高新區管委會〕
7.大力引進科技人才。鼓勵企業在京津及其他經濟發達地區設立“人才飛地”,對新認定的市級“人才飛地”給予最高30萬元支持。對新認定的省級及以上外國專家引才引智平臺給予最高30萬元支持。對我市企事業單位與外國專家開展的合作研發項目給予最高20萬元支持。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省突出貢獻獎的個人,獲得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單位和獲得科學技術合作獎項目的合作單位給予資金支持。〔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渤海新區黃驊市政府,各縣(市、區)政府,滄州開發區、高新區管委會〕
(三)推動各類創新要素高效協同
8.促進高成長科技企業發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量行動,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傳統企業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推動規模以上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轉型,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為規模以上企業,促進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與質量同步提升。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上一年度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下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7%的,每家給予最高2萬元支持;對新認定的獨角獸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支持。〔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渤海新區黃驊市政府,各縣(市、區)政府,滄州開發區、高新區管委會〕
9.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衛生機構加大研發投入。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醫療衛生機構加大基礎研究。發揮高校院所專業優勢,大力開展產學研協作。引導高校與企業合作開展技術研發,對輸出技術合同按年度累計成交總額5000萬元及以上的給予最高15萬元支持;對吸納技術合同(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按年度累計成交總額1000萬元及以上的給予最高20萬元支持。深化人才評價體制機制改革,突出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支持高校院所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財政局,渤海新區黃驊市政府,各縣(市、區)政府,滄州開發區、高新區管委會〕
10.強化國有企業創新導向。發揮國有企業帶動作用,深入推進國有企業“三年上、五年強”專項行動,健全國企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引導企業設立研發準備金,將研發經費投入情況納入企業年度經營業績考核,落實國企研發投入視同企業利潤等績效考核措施,爭取市屬國企研發機構全覆蓋,研發經費投入年增長率達到20%以上。(市國資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科技創新工作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加強統籌指導和部署推動,形成上下貫通、協調聯動的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各縣(市、區)要高度重視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本地區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和激勵政策措施,明確提升目標,壓實包聯責任,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培育,深度挖潛,強化服務,保障入統質量,推動全市研發經費投入水平不斷提升。
(二)加強宣傳培訓。召開市縣兩級宣傳培訓活動,宣傳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惠企政策,開展研發費用統計業務培訓。市統計局、市科技局、市稅務局聯合召開2025年度滄州市研發投入工作培訓會,對相關市直單位、各縣(市、區)、三甲醫院、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規上企業就提高研發經費歸集、統計等工作質量定期進行集中培訓;市統計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國資委等部門分別按照職責分工每季度開展統計業務培訓指導;各縣(市、區)結合工作進度情況和企業需求,每月對轄區內企業進行業務培訓指導,夯實研發統計基礎。
(三)開展研發投入服務活動。搭建科技服務平臺,利用科技下鄉、科技活動周等載體,選派科技特派員和特派團為企業提供精準科技服務。各縣(市、區)根據企業類型和需求,逐企進行對接走訪規上企業和規下樣本企業,摸清企業底數,建立企業研發服務機制,常態化開展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指導和技術難題需求征集。根據企業實際需求聘請第三方服務機構提供政策輔導和業務培訓,幫助企業掌握惠企政策,建立規范的研發管理制度、研發統計填報制度和研發臺賬,合理歸集研發費用,對所有填報企業做到走訪全覆蓋,服務無盲區。加強企業研發項目培育,發揮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事前鑒定試點示范作用,用好河北加計扣除平臺,從立項階段開始進行全面、深入、精準輔導,做到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有研發活動的規上企業數量有大幅增長。
(四)落實研發經費投入聯動工作機制。健全完善科技、統計、教育、衛健、國資、工信、財政、稅務等部門研發經費投入聯動工作機制,按照《關于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聯動工作機制》責任分工,構建分工負責、信息互通、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共同推進加大研發投入各項措施落實落細。
(五)強化幫扶指導。成立由處級干部為組長,相關業務人員、專家團隊為成員的幫扶指導組,對18個縣(市、區)進行分片包聯,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對研發投入工作開展不力的縣(市、區),呈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專題調度。對工作進展好、實現年度目標計劃的縣(市、區),依據《滄州市關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的若干措施》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