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企業就像一棵大樹,生命力強,輻射力強,能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業合作,形成產業集聚。
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進一步拉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擴大產業集群,是促進經濟更高、更快發展的重要途徑。
產業鏈招商是通過完善產業鏈,提高產業集群整體競爭力,重點關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
同時,培育龍頭企業也是建設千億元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增加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幫助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整個產業集群的發展。
產業鏈的完整性已成為衡量區域投資環境和競爭力的最重要因素。特色經濟、品牌經濟、規模經濟與產業集群密切相關。
如何做好產業鏈投資呢?
1、最重要的“器”-產業圖譜
在產業鏈招商工作中,最重要的“器”是產業圖譜。所謂產業圖譜,是指對各行業和細分市場產業規模、產業鏈結構、鏈上企業數據等的研究和探索。從區域經濟的角度來看,產業發展的目標和順序可以迅速推動區域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提高區域產業在國際價值鏈中的整體地位;同時,招商人員可以有針對性、準確的招商。
2、最關鍵的“器”-產業鏈
“建鏈”是產業鏈招商的第一步。圍繞核心產業(龍頭企業),篩選產業鏈各環節的優質供應商,通過開放供應鏈、資源共享、政策支持、聯合研發、基金并購等方式構建產業鏈合作生態。
“補鏈”在園區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產業鏈初步形成時,圍繞產業鏈缺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招商,旨在擴大和擴大產業鏈,建設更穩定、更強大的產業集群。
“穩鏈”是在產業鏈面臨外部影響時采取的應急措施,通過政策實施、政府采購、(協助企業)技術轉型、轉型升級等方式進行分級分類「鏈式服務」,確保產業鏈和供應鏈逐步暢通。
“強鏈”通過引進高附加值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主要針對產業鏈已經比較完善但缺乏價值鏈的地區。
3、圍繞產業鏈形成集群化發展格局
根據上下游產業鏈,利用現有上游企業吸引中下游企業,利用中下游企業吸引上下游企業,或利用中下游企業吸引上下游企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的優化配置。企業有利可圖,愿意聚在一起,招商引資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品牌商、代工企業、零部件配套廠按照“垂直整合一體化”的方式進行整合的結果。
簡而言之,上下游產業鏈體系具有較大的市場規模,往往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能力,可以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
4、因地制宜制定招商政策
各級部門應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產業結構調整轉移趨勢、國家產業戰略變化和區域比較優勢、投資環境變化,結合現有需求、市場發展、人才、技術、投資、組織管理等要素,以及政府在財政、配套、服務、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支持能力,制定可行的產業鏈招商考核機制和措施,確保產業鏈招商引資的導向性和可操作性。
5、鎖定重點,創造特色產業
要做好產業鏈投資,就要鎖定重點,創造特色產業。
大力促進現有產業的有機聯系。招商政策的重點是有效促進當地產業網絡的整合,提高企業產品和技術的相關性,為實現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奠定基礎。
認真把大項目變成大產業。有針對性地布局、規劃和建設現有的大型項目,為產業鏈擴張預留足夠的空間,充分釋放大型企業在產業鏈規模中的驅動作用,提高區域生產能力和產業集聚。
全面培育產業鏈招商主體。重點骨干企業可以通過項目合作實現并購嫁接;外資企業可以通過增資擴大生產規模;外貿企業可以通過訂單共享聯動發展;私營個體企業可以通過股權轉讓和連鎖經營。
加強產業環節的配套銜接。多渠道做好國外大企業本地化與本地企業國際化相結合,促進大企業與產業價值鏈中的中小企業建立密切聯系,發揮其在招商引資、技術創新和營銷中的主導作用,提高產業價值鏈的技術延伸,消除大企業核心技術“空洞”隱患,促進品牌企業進入品牌產業,實現大、中、小企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集群集聚發展趨勢。
6、建立健全產業“微笑曲線”
在一個行業領域,有研發、生產、銷售、結算等多個環節,單個企業不可能“大而全”、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于交通便利,水平分工的發展模式已經產生,即龍頭企業和品牌企業抓住品牌、研發和銷售結算體系,將各種零部件的制造和組裝分包給各類企業。
對于龍頭品牌企業來說,這種分工是合理的,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形成良性競爭力。但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世界并不平坦,如果產業發展沒有形成整個產業鏈,關鍵組裝制造環節可能處于“微笑曲線”低端,除了提供大量就業,附加值不高,加工基地非常不穩定,可以隨時攜帶包,企業很容易轉移到其他地方。
因此,一個地方要形成國際主要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在整個產業鏈上下功夫,將研發、材料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倉儲、結算、銷售等高端環節與整機組裝制造相結合,以垂直整合的方式占據整個產業鏈的“微笑曲線”,從而形成集群競爭力。但是對于區域制造業來說,它是一個垂直整合的產業集群。這樣,整個行業的“大廈”就能拔地而起,我們就能控制整個“微笑曲線”,真正“微笑起來”。
7、要注重鏈長制與產業鏈招商的完美結合
由于“鏈長系統”的任務要求,“鏈長”往往由高級政府領導擔任,具有與產業鏈相關的專業背景或工作經驗,利用當地領導的綜合協調優勢,確保各產業鏈的完整性、穩定性和高水平發展。高級領導通常是當地的主要領導者,對當地的產業發展和新的經濟增長指標負責。
因此,鏈長系統與產業鏈招商完美融合。一方面,鏈長可以從整體角度考慮產業鏈的發展戰略,明確吸引哪些目標企業,是強鏈、補鏈還是優鏈;另一方面,鏈長可以更好地協調區域資源要素,更確定關鍵引進項目的判斷,特別是科技創新項目。
8、建立載體,完善配套服務
按照規模化、特色化、市場化、集約化的要求,做好產業規劃和產業功能布局,整合資源,協調發展。
注重加強產業組織和服務創新。通過市場化運作,加快建設技術創新中心、現代物流網絡和信息網絡,不僅可以形成整體優勢,還可以建立新的產業組織和產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個人潛力。
建立產業鏈招商服務體系。圍繞優勢產業,整合科研機構及其資源,構建產業鏈意義上的技術創新平臺、產業協會等,積極引進或建設(跨國)采購促進中心和第三方質量認證機構,促進跨國采購本地化,大力發展與產業鏈相匹配的職業技術教育,為產業鏈構建職業教育體系。
要針對不同產業用活鏈招商。例如,工程機械、交通設備等制造業應利用終端產品和核心產品的優勢,吸引配套企業的投資落戶;電子信息、新材料等行業應以自身優勢吸引投資;資源和服務業應以引進優質企業或項目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