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雙創雙服”活動部署要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大力支持和服務企業發展,制定如下措施。
以簡化市場主體準入環節為重點,在推進企業注冊便利化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營造寬松便捷、規范統一的市場準入環境
(一)大力推進“一次不用跑”和“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2018年6月底實行企業登記網上咨詢、受理、審核和辦理,真正實現“網上審批一次不用跑”和“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推出工商登記、年報手機APP服務,實現營業執照掌上辦理。推進電子營業執照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應用,逐步實現“互聯網+”環境下的“—照走天下”。
(二)實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除涉及前置審批事項或者企業名稱核準與企業設立登記不在同一機關的以外,企業名稱不再施行預先核準,申請人可以通過“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系統”進行企業名稱自主查詢、比對、判斷、申報,經申報系統檢查通過后即可使用,申請人可以以自主申報的企業名稱一并申請辦理企業登記。在石家莊、保定市等地試點后,年內在全省推廣。
(三)全面下放冠省企業名稱核準權限。在將冠省企業名稱下放石家莊、保定市試點的基礎上,根據各市申請,擴大冠省企業名稱下放范圍,進一步便利群眾辦事創業。
(四)推進“多證合一”改革擴容。在“三十八證合一”的基礎上,對信息采集、記載公示和管理備查類證照事項,能合盡合,進一步減少照后登記、備案類事項,年內實行“五證合一”,被整合的證照不再辦理,切實以“減證”促進“簡政”,以信息共享促進業務協同。
(五)加快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配合機構編制部門,先期在雄安新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十二個功能區域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年內在全省推開,通過取消一批、改為備案一批、實行告知承諾一批等改革措施,精簡簡化行政審批,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有效解決“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問題。
(六)推行證照聯辦。支持市、縣行政審批局發揮行政審批相對集中優勢,根據企業和群眾需求,推行證照聯辦審批方式,實行檔案互認、信息共享,相同材料不再重復提交、相同信息不再重復采集,從營業執照到相關許可證件“一次辦到底”,破解“重復跑辦”難題。
(七)實行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單一窗口”受理。自2018年6月30日起,在全省推行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單一窗口、單一表格”受理,加強商務、工商部門間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實現外商投資企業登記“一表申請、一窗通辦”,進一步提升外商投資環境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
(八)進一步壓縮企業登記審批時間。推行“審核合一”登記審查制度,除涉及前置審批事項的市場主體設立、企業合并分立、非簡易程序注銷、國企改制等登記業務實行“一審一核”外,其他企業登記業務全部實行“審核合一、一人通辦”。條件成熟的可全部推行“審核合一”,企業登記受理、審核、核準等環節業務全程由同一登記人員負責。實行“一次受理、即來即辦”,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審核合一”事項1個工作日內辦結,“一審一核”事項2個工作日內辦結。
以推進“雙創雙服”和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為重點,在創新體制機制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營造高質量、高營養的成長環境
(九)設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試驗區。在雄安新區、衡水、保定市和石家莊市橋西區等地設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試驗區,在政策、技術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其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簡化市場準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為全省改革發展積累經驗,適時總結推廣。
(十)實行民營企業登記,“零限制”凡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未明確禁止或限制的領域,都支持民營企業經營并依法辦理登記。鼓勵和引導“個轉企”“小升規”,為民營企業兼并重組和組建企業集團提供政策支持和高效服務,幫助其優化組織結構,提高市場競爭力。
(十一)實行重點項目全程幫辦、跟辦。對重點項目辦理企業登記,開辟“綠色通道”,提供提前介入、咨詢指導、全程幫辦和專人跟辦等服務,支持項目順利落地。
(十二)實施京津冀三地企業登記便利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加強與京津企業登記部門合作交流,建立遷移企業聯動服務信息互通機制,允許遷移企業在名稱前使用有投資關系的控股法人股東名稱簡稱,快速高效做好京津產業轉移登記服務。
(十三)實施商標廣告戰略。積極實施商標戰略,著力推進商標富農和地理標志精準扶貧工作,圍繞服務共建“一帯一路”,加強對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的指導,打造以商標品牌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積極參與籌辦“2018中國(秦皇島)戶外廣告論壇”和“京津冀國際廣告節”;與省廣告研究院合作,年內完成“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雄安新區廣告業發展課題研究”。
(十四)開展融資助企服務。積極引導支持企業利用股權質押、動產抵押、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等方式盤活資產,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融資難題。
(十五)優化企業登記窗口服務。優化窗口人員配置,各地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工商登記窗口隊伍人員與服務企業數量的最低比例,通過增加人員、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配齊配強窗口隊伍力量,提高窗口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以構建企業誠信體系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重點,在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營造公平有序、誠實守信的市場競爭環境
(十六)深入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強力推進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在履職過程中產生的信息公示工作,登記備案、行政處罰、動產抵押登記、股權出質登記等信息公示率達到100%。深入推進59個省級部門間涉企信息歸集共享,依法將違法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積極推進違法失信聯合懲戒,讓違法經營者“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十七)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動全省“雙隨機”抽查深入開展,按照“應參與的部門100%參與、應納入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的事項100%納入、抽查事項100%運用雙隨機方式開展日常監管執法、隨機抽查結果100%公示”的要求,實現隨機抽查常態化、規范化、標準化。加強部門協同,推進綜合執法,綜合運用綜合大聯查、風險分類聯查、專項整治聯查,2018實現跨部門聯合抽查全覆蓋。
(十八)加強競爭執法工作。嚴厲查處以混淆仿冒侵權、商業賄賠、互聯網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對公用企業、民生領域、新興業態中出現的壟斷行為進行查處,加大打擊傳銷工作力度,5月份在全省開展多種形式的“打擊傳銷集中宣傳月”活動,同公安部門聯合開展《網絡傳銷違法犯罪活動專項整治》,運用“線上監測、線下實證、多措處置、穩妥善后”的“四步工作法”查處網絡傳銷案件,搗毀傳銷窩點,查處傳銷違法行為,有效遏制傳銷蔓延。
(十九)加強散煤和成品油市場監管。控制新增散煤經營企業數量現,清理整頓現有煤炭經營單位,“禁煤區”和已完成“電代煤”“氣代煤”的區域,一律取消散煤銷售網點;依法查處非法劣質散煤銷售網點,取締散煤無照經營網點。2018—2020年底,每年散煤煤質抽檢覆蓋率100%,對抽檢不合格網點復檢率達到100%,傳輸通道城市相應提高抽檢頻次,實現散煤質量根本好轉。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嚴厲打擊銷售不合格成品油違法行為,提高成品油質量,加大對民營加油站(點)和柴油質量抽檢力度,2018年成品油經營主體抽檢覆蓋率100%。
(二十)加強廣告市場監管。2018年8月底前完成市、縣兩級傳統媒體廣告監測平臺建設,結合總局廣告監測數據,實現省、市、縣三級傳統媒體廣告發布監測全覆蓋。突出廣告導向監管,嚴肅查處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的廣告違法行為,加大嚴重違法廣告發布單位負責人的責任追究力度,大力凈化廣告市場秩序。
以消費維權工作為重點,在更好服務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二十一)拓展“36524便利化”消費者維權通道。加強12315指揮中心建設,整合12315投訴舉報電話與12315互聯網平臺功能,拓寬訴求渠道,便捷投訴方式,延長受理時間。依托互聯網投訴舉報平臺、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網上接收、網上處理、網上跟蹤督辦,為消費者提供365天24小時全天候便利化受理服務,讓消費者共享“互聯網+政務服務”成果。
(二十二)強化經營者主體責任。引導監督經營者守法誠信經營,提升經營者誠信度。建立“誰生產誰負責、誰銷售誰負責、誰提供服務誰負責”的責任機制,夯實經營者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的第一責任。落實經營者誠信經營承諾,首問責任、賠償先付、商品服務質量源頭追溯、采購責任追究和社會評估評價等“一承諾五制度”引導各類經營主體暢通消費維權綠色通道,主動依法化解解消費糾紛。
(二十三)開展“紅盾質量維權”行動。加強消費品質量抽查檢驗,突出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針對涉嫌不合格的問題商品實施靶向抽檢、跟蹤抽檢,依法及時向社會公布商品質量抽查檢驗結果,嚴厲打擊銷售不合格商品的違法行為,倒逼供給側商品質量提升。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加強對特色商品生產地、大宗商品集散地、電商企業匯聚地、消費者流量高峰地和城鄉監管力量薄弱地等“五類”重點區域的監管。
五
以推進政風行風明顯提升為重點,在深化作風建設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放心滿意的政務服務環境
(二十四)開展專項整治。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實施細則,以及省委的實施辦法,以直接面向人民群眾、直接服務市場主體的工作為重點,堅持“便民、高校、廉潔、規范”的服務宗旨,深入開展糾正“四風”和作風紀律專項整治,嚴防和嚴查推諉拖延和吃拿卡要行為,樹立為民服務良好形象。
(二十五)暢通舉報渠道。在省局官方網站上設立反映“四風”問題電子信箱,收集廣大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的舉報。在各級登記注冊大廳明顯位擺放“四風”問題舉報信箱,同時采取多種方式,暢通群眾舉報渠道,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認真處理反饋的問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
(二十六)加強監督檢查。持之以恒糾“四風”,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將糾正“四風”和作風紀律專項整治情況作為工作督查的重要內容,每月一檢查、每月一暗訪,每月一通報,形成高壓態勢,持續深入抓好落實,實現監督檢查、定期通報、專項督查常態化。
(二十七)強化執紀問責。對照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糾“四風”專項整治,深入開展問題排查和整改,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對違反“四風”突出問題,特別是影響營商環境、影響審批辦事效率、工作延誤、工作不落實等方面的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及其他違紀行為,嚴肅追責問責,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放心滿意的政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