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民營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我省2018年民營經濟工作要點。今年,我省按照全省“雙創雙服”活動部署和“穩、進、好、準、度”工作要求,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催生市場主體、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骨干民營企業為重點,強服務、促改革,抓創新、優環境,推動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力爭全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6.8%左右,市場主體增長10%。
一、著力深化體制改革,激發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照后減證”為關鍵,推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統籌推進“多證合一”改革,有效解決企業“準入不準營”問題。積極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和企業名稱改革,進一步提升企業登記便利化水平。
推進簡政放權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網上審批,開展服務窗口質量提升行動。持續優化政府服務,優化辦事大廳服務流程和標準,實施投資審批效能提升工程,實行行政審批容缺預審機制,為民營企業提供便利。
釋放民間投資活力。全面實行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大幅放寬市場準入,除法律、法規明確禁止準入的行業和領域外,一律向民間資本開放。實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發揮好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多方募集社會資本,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創新PPP合作模式,完善項目庫,適時選擇回報機制明確、運營收益潛力大、前期工作成熟的PPP項目,向民營企業推介。支持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民營資本投資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持續推動降成本。鞏固和擴大“營改增”成果,執行好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開展“降費減負”專項行動,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加強對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監管,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清理規范中介服務,降低收費標準。
二、著力推動“雙創雙服”,增添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
積極搭建雙創平臺。實施創新機構倍增計劃,大力培育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年內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75家。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優秀開發園區和部分高等院校,重點對24家省級以上“雙創”示范基地進行培育幫扶。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全年新增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15家以上。
深度開展科技孵化。大力發展創業孵化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提升計劃,建設一批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創客空間、創業工場、創新創業社區,年內新認定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0家、眾創空間(星創空間)80家以上。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打造產業鏈配套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培育庫,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
精準服務重點企業。制定重點企業幫扶方案,分別對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行業重點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和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2000家)、重點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分級幫扶,加大精準服務力度,助力企業提質增效。
三、著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挖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潛力
鼓勵發展“四新經濟”。認真落實“三去一降一補”要求,持續推進鋼鐵、水泥、焦炭、平板玻璃等行業去產能工作,倒逼去產能行業向高端、優質、新興產業發展。全面啟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民營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現代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民營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年內新增企業200家左右。省級組織召開1—2次對接活動,引導企業在細分行業領域做精做強,打造一批“隱性冠軍”企業。遴選一批高成長性、具有行業領導力的中小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后備資源庫。
支持“小升規”。遴選符合產業政策方向、具有高成長性的小微企業,進入省級“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強化入庫企業的培育指導、跟蹤服務,確保依法依規應統盡統,推動小微企業進檔升級。
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加快銀行機構信貸制度再造和產品創新,建設普惠金融體系。鼓勵商業銀行單列小微企業信貸計劃,落實小微企業貸款盡職免責制度,實現“兩增兩控”目標。支持金融機構根據企業融資需求特點,開展應收賬款、倉單、知識產權等質押融資。推動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發展,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保險增信服務。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促進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等各類地方金融組織健康發展。
四、著力壯大骨干民營企業,增強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力
加大民營企業家培養力度。實施“百千萬”工程,全年培育100名新生代企業家、1000名職業經理人、10000名小微企業管理者。開展領軍人才、“二代”企業家等高端人才培養行動,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的企業家人才隊伍。邀請知名專家教授開展7場“中小企業發展名家講壇”巡講活動,將名校名家的精品課程送到基層,培訓人員2500人左右。加強民營經濟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省級培訓基地數量達到100家以上。
推動產融對接合作。篩選符合產業政策、有融資需求的重點民營企業和重點項目,建立融資信息對接清單,向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推介。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產融信息對接效率。組織開展注重實效、形式多樣的銀企對接活動,打通金融資本流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支持企業直接融資。落實企業上市優惠政策,完善省級千家上市企業資源庫,支持民營企業結合實際合理選擇相應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及融資,年內新增掛牌上市民營企業100家以上。
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全面實施質量管理提升“雙百雙千”工程,鼓勵引導我省民營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中國工業大獎。繼續推進千項新產品開發、千項品牌培育“雙千”工程,培育一批質量標桿企業。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快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支持企業參與制定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培育一批在國內有影響力的標準領跑企業,完善名優品牌培育、評價體系,建立河北品牌管理綜合平臺。
推進集聚發展。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工業設計力量,重點建設秦皇島中瑞設計港和設計廣場、石家莊工業設計創新園等產業聚集園區,推動民營企業向高質量、高附加值方向提升。實施產業集群發展能力提升工程,按照重點推進、分級實施的原則,篩選部分重點產業集群予以扶持。繼續推動智慧集群試點建設,提升產業集群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助力企業開拓市場。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突出重點國別、聚焦重點產業,支持鋼鐵、建材、光伏、裝備制造等領域優勢產能“走出去”發展,打造國際產能合作樣板工程。開展“互聯網+外貿”行動,推廣跨境電商發展模式,支持申建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布局建設一批公共海外倉,構建冀貨行銷全球的銷售網絡體系。
五、著力完善公共服務,提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力
打造中小企業服務活動品牌。拓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覆蓋范圍,提高服務供給質量,全年聚集帶動服務機構2500家以上,線上服務企業超過3萬家。深化和拓展“訂單式”服務活動,整合優質服務資源,集中開展11場次,服務企業800家以上。開展“專家學者企業行”活動,深入企業開展技術診斷、管理咨詢等服務,全年開展12場,服務中小企業300家左右。
建設跨部門政策信息互聯網發布平臺。依托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及時匯集、發布、宣傳涉及民營經濟、中小企業法律法規、創業創新、金融市場、權益保護等各類方針政策、服務信息和權威解讀,進一步完善政策信息數據庫,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無償服務。
強化人力資本服務。組織河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民營企業進校園、“民營企業招聘服務周”等專場專題招聘活動,搭建多層次平臺,引進企業所需人才。開展京津冀招才引智大會、沿海經濟隆起帶高級人才洽談會、中國河北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洽談會等系列活動,為我省民營企業招才引智。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申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推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適當向民營企業傾斜,年內新增分別不低于1家和2家。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形成尊重技工、尊重工匠的社會氛圍。
加強民營經濟發展研究。借助省內外專業力量,整合智庫資源,強化綜合調研和運行監測分析,掌握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研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形成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依據。繼續開展我省中小企業經營信心指數研究,相應制定科學決策方案,進一步提振企業發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