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河北省民營經濟工作將堅持以提高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完成“五項主要任務”,壯大市場主體,提高創新能力,強化公共服務,厚植民營經濟發展新優勢。
增強民營經濟創新能力。培育民營研發機構,支持大型民營企業建立專業化技術(開發)中心,鼓勵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設立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發展海外研發機構;引進培養創新人才,落實國家“千人計劃”和省“百人計劃”、科技英才“雙百雙千”推進工程,支持優勢民營企業通過股權激勵、期權激勵、技術入股、成果獎勵、“飛地人才”等多種形式,加快各類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打造創新服務平臺,引導社會資本圍繞重點產業、園區新建創業輔導基地、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等多層次創業創新載體,加強專利、咨詢、檢測認證等科技中介服務平臺建設,推進專利技術轉讓與技術項目融資。
壯大民營經濟支撐力量。發展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深入落實科技型中小企業五年成長計劃;培育千家民營行業龍頭企業,將處于細分行業前十名的民營企業納入支持和培育計劃;打造百家民營跨國優勢企業,按照“一企、一策、一機制、一方案”原則,實施重點扶持。
提升民營經濟發展質量。推進融合發展,推進工業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鋼鐵、裝備、化工等行業優勢企業推廣數字化研發設計;提高企業治理水平,鼓勵產業集群內龍頭企業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品牌帶動,完善品牌培育管理體系,鼓勵企業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積極打造產品名牌、企業名牌、區域名牌。
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化解過剩產能,打好“去產能”攻堅戰;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全面實施“營改增”,實施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建立常態化公示機制和政策跟蹤監督機制;積極培育新型業態,在鋼鐵、石化、建材、醫藥等行業企業,開展流程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大力拓展新興領域,瞄準市場消費需求和技術發展前沿,引導民營企業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推動民營經濟綠色發展。推行清潔生產,鼓勵民營企業進行生態化設計和清潔化生產;強化污染治理,堅決依法關閉“十五小”“新五小”企業,嚴格按照國家公布的限制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目錄;鼓勵資源節約,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選擇一批發展模式科學、技術工藝領先、節能減排及資源綜合利用指標先進的民營企業,組織開展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建筑節能、綠色照明等資源節約示范。